“婉约”诗歌
婉约派为中国宋朝诗歌流派。婉约,即婉转含蓄。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,结构深细缜密,音律婉转和谐,语言圆润清丽,有一种柔婉之美,内容比较窄狭。。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、欧阳修、李清照等。“婉约”一词,早见于先秦古籍《国语·吴语》的“故婉约其辞”,分别言之:“婉”为柔美、婉曲;“约”的本意是为缠束,引申为精炼、隐约、微妙。故“婉约”与“烦滥”相对立。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,离情别绪,伤春悲秋,光景流连;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,含蓄蕴藉,情景交融,声调和谐。
在“婉约”诗派中,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就展现了婉约的语言风格。此诗词描写别后惆怅的秋闺词。 “声声慢”一词,清楚可见女子之柔情,一心怀期待君归,却又充满“愁”意。一开始有似怀疑地寻找,其结果却让易安不得不信夫君之离别。所以倍感空虚寂寞。李清照身为女性,更能表现出女子的深思柔绪,所以词中充满妩媚柔婉,比起以前男人所虚拟的“闺情”,“闺怨”表现得更淋漓尽致,不但较亲切,更显真切。 “乍暖”两句,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,心情很坏,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。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,心之惨戚,而独归之于天气之“乍暖还寒”。“三杯”两句,本应说借酒浇愁,而愁仍难遣。然而这里也不说明此意,而但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。在用意上是含蓄,在行文上是腾挪,而其实仍是上文十四叠字的延伸,所谓情在词外。
此外,在晏殊的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酒一杯》也表现了婉约风格。诗词的“夕阳西下几时回?”中,“夕阳西下“是眼前景。但词人由此触发的,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,对时光流逝的怅惘,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。这是即景兴感,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,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,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,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。夕阳西下,是无法阻止的,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,而时光的流逝、人事的变更,却再也无法重复。另外,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一联工巧而浑成
、流利而含蓄,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、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,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。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。
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。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、真挚的感情、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,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,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,华彩纷呈,百卉竞妍,千姿百态,丰富多彩,为我国人民所喜爱,世代传诵,历久不衰。
链接网址:
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酒一杯》https://www.guwendianji.com/songci/564.html
语言风格解释得很清楚,又有很好的例子,谢谢分享
ReplyDelete部落格布局很好。资料十分详细。
ReplyDelete继续加油哦!